除了Hannibal叔叔(?)之外,對我來說,最有魅力的反派人物絕對是《雷神索爾》裡的Loki弟弟。這個傲嬌的小王子其實不好詮釋,因為他有太多內心戲,但Tom Hiddleston將他演繹得非常完美,他的氣質根本就是為Loki而生啊!
我是個肌肉男迷,但在看《雷神索爾》系列電影時,映入眼簾的卻不是Chris Hemsworth的大胸肌與好身材,我的視線幾乎一路跟著Loki跑。前天看完《雷神索爾Ⅱ》之後興奮不已,昨天下午又再跟朋友去看了一次,晚上回家還 把《雷神索爾》拿出來複習,好好感受一下傲嬌小王子的心路歷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總之,以下是不負責任觀察與分享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家庭
《雷神索爾》相關電影,撇開北歐眾神的身份不談,其實就是一場家庭悲劇。試想,一家四口,位高權重的父親、魔法高強的母親,還有一位外型出眾、開朗有魅力又屢建大功的哥哥。身旁圍繞著的全是出色的人物,這環境本就夾雜著不小的壓力。
在家裡,手足之間總會經歷「誰比較受寵愛」的競爭,尤其在童年階段。阿斯嘉國王的家裡也不例外,Thor與Loki之間存在著隱晦的競爭--誰較受父王肯定?誰較得母親喜愛?只可惜他們之間的「競爭期」延燒到成年。一條腸子通到底、沒什麼心機的Thor也許不會察覺,亦不會刻意去經營所謂的競爭;他的思考邏輯很簡單:大家都是一家人,不用太計較,不爽時吵吵架、打一打就過去了。
Loki則不然,對他來說,沒有那麼簡單,因為他是這個家的「養子」。
當然,他對養子一事,一直是不知情的。但從Odin小時候說兄弟倆都是注定的君王,長大後卻只稱Thor為「我的繼承人」,不難想像在成長過程中,「Thor是繼承人」的訊息肯定不會只出現過一次,聽在另一個孩子耳裡,自然會疑惑「為什麼不是我?」當時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,在他心裡,可能只留下「父母比較喜歡哥哥」的印象,而這樣的不平衡,造就了日後的災難。
人在成長過程中,非常需要的心靈養份就是接納、包容與肯定。若一直處在比較或被比較的狀態裡,就會愈難感受到前述的三個元素,進而無法對自己的存在價值建立穩定的信心。
「我是什麼?是父母口中對孩子述說的怪物嗎?」
看Loki含著眼淚問Odin這句話時,我的心隱隱作痛。他的世界在身世揭曉之後,徹底瓦解崩壞,多年來「父親為何偏愛Thor」的疑問終於獲得解答--因為他身上流的根本不是阿斯嘉的血,他充其量是Odin的一顆棋。說真的,他連爭寵的權利都沒有,因為他根本不是阿斯嘉的人,他連站在起跑點的資格都沒有!他的存在打一開始就是Odin的施捨,只因有「利用價值」,才被允許活下來(此點在《雷神索爾Ⅱ》的前段將會提到)!
一直認定的「人生」,於剎那間面目全非。
一直認同的「身份」,於眨眼間被全盤推翻。
短短幾秒,連「存在」的價值與意義都遭到否定。
最糟的是,他可能從小到大聽過無數次關於寒冰巨人的傳說,如今赫然發現自己居然就是故事中的「怪物」!
這個轉變不禁讓我想起Final Fantasy VII裡的魔王Sephiroth, 一直以正義戰士自居的他,在某次務中發現自己竟是實驗下的產物,他之所以厲害,不是因為他有能力,而是因為「該實驗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出最強的戰士」,所以 他只是個完美的實驗品,他本該如此,他所有的成長背景、父母、人生皆是虛擬的故事,一切都不是真的,父母之所以生下他,不是因為他是幸福愛情的結晶,而是 為了實驗;他不是「人」,他是瘋狂科學家研究出來的「怪物」!
▲Final Fantasy VII裡的魔王Sephiroth
Sephiroth於得知真相後崩潰,轉而投身黑暗與邪惡,誓言對這世界復仇。
Loki也是在真相的打擊後,變得更極端與鑽牛角尖,原本粹純好玩的惡作劇成為真正帶有惡意的攻擊。
Loki與Sephiroth最大的不同點在於,Loki的所作所為,背後目的其實非常單純,單純得令人心疼,他想要證實自己的價值、想被父母(尤其是父親)認同與肯定--他想要被愛。
「求求你們,多看我幾眼,不要總只看著哥哥。一點點也好,能不能把你們看著他的關懷眼神分一些給我?」
Loki偶爾閃過的哀傷表情與眼眸透露著這樣的訊息。
坦白說,若我們不考慮Loki在 北歐神話裡原本就有「惡作劇之神」的稱號,用家庭動力的觀點來看,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惡作劇或搗蛋?觀察一下身邊有兩個孩子的家庭,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 的現象。假如今天同樣有個家庭裡,有對兄弟,如果父母花比較多時間在與哥哥講話或互動,弟弟往往會每隔一段時間就跑來拉拉父母的衣擺,要他們看他們在紙上 畫的圖,或是要求父母幫他們拿東西之類的,總之三不五時想打斷父母與哥哥的關係,要是父母不予理會,弟弟的動作會愈來愈大,也許是跳上沙發大叫,也可能故 意推倒東西,或故意爬到桌上並跌下來,好吸引父母的注意與關心。
「爭寵」的心情,每個有手足的人想必都體會過。
Loki內心的害怕、渴望與手足情結
再回到Loki內心的害怕與渴望。Greenberg等人(1997)提出懼死因應論(Terror Management Theory, TMT),認為人有追求生命永續的本能,因此會恐懼生命的結束,面對死亡時會產生極大的焦慮,而為了減緩焦慮,會採取許多象徵性的防衛,包括維護世界觀與尋求自尊……等策略。
「原來我根本不是我所認為的那個人!」
這樣的信念在得知身世真相的同時,也刺穿Loki的心,他的存在瞬間化為問號,過去的生命經驗被掏空,灰飛煙滅。「我活著是為了什麼?」的念頭浮現,無疑對生存形成強大的威脅,求生的本能會促使他想去做些什麼,好證明自己的存在既有意義又有價值。
費盡心力,只為了證明自己值得在這世界佔有一席之地,何嘗不是種悲哀?
Loki曾對Thor說:「我一直活在你的陰影底下!」
我曾遇過一些孩子,他們生在醫生世家或律師世家,兄姐不是醫生就是律師,又或是其他成績優異、成就頗高的人,於是家裡對他也有著同樣的期待,或隨時將他拿來與其他手足比較,這種在「陰影」底下的日子,真不是人過的!倘使Loki覺得自己一路都是在哥哥的陰影下長大,也難怪心裡會累積那麼多的不甘與怨恨。
有人認為既然Loki那麼想當王,他又是寒冰巨人勞菲的兒子,何不乾脆回約頓海姆就好,反而要摧毀約頓海姆?
其實仔細想想,Loki雖然來自約頓海姆,但他從小就在阿斯嘉長大,他內心會認同哪一邊?他會比較渴望哪邊的肯定?當然還是自小成長的阿斯嘉,因為對他來說,成長過程的「重要他人」都在這裡,即便他主觀覺得這些人不夠愛他,這些人對他來說仍是關係最緊密的存在。
他還是想在阿斯嘉生活,只是他需要更多的接納與肯定。
於是為了應付因失去存在價值而產生的焦慮,他決定採取行動來爭取生存的權利。單純到近乎可愛的他打算摧毀約頓海姆,表面上似乎是想建立些「豐功偉業」給父親看,好讓父親認可他的能力不亞於Thor,滿足他爭寵的情結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Loki摧 毀約頓海姆其實還有更深的意義,象徵性地呈現他想埋葬過去、埋葬自己的怪物身份(是的,其實最不能接受身上有寒冰巨人血統的就是他自己),彷彿只要如此, 他就能完全屬於阿斯嘉,以阿斯嘉人的身份活下去。如果他不再流有寒冰巨人的血液,不再擁有約頓海姆人的身份,他就更接近阿斯嘉,更親近Odin、Frigga與Thor。
只要他把「壞小孩」(寒冰巨人)的部份抺滅,就會只剩下父母喜愛的「好小孩」(阿斯嘉),Loki的邏輯可能就是如此簡單。
在《雷神索爾》最後,Loki與Thor對戰時他邊吼邊流下眼淚,他對哥哥的愛與恨,對這個家的矛盾情感在此時一覽無遺。他真的想殺了Thor嗎?我相信不是,只是在他的主觀認知裡,他深深地感覺到「不管我做什麼都沒有用,我再努力,你們也不會肯定我。」尤其當他抱著最後的希望對Odin講說:「父親,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。」得到的回應是否定時,他眼裡的絕望是那麼的深刻與哀傷,所以他選擇放手,讓自己消失在宇宙的黑暗中。
只 要哥哥在,他永遠是個丑角,永遠是個渺小、不被注意、甚至會被嘲笑的存在。相反地,如果哥哥不在了,他就有機會成為父母眼中唯一的重心,他可以獨佔父母所 有的注意力與關心。同樣地,這又是一個單純到可愛的思路模式--是非善惡都不重要,重要的只有他能否讓父母以他為榮;表面上他追求權利地位,充其量不過是 想透過「你看,我很厲害吧!」來獲得他想要的肯定,並因此得到父母的愛,如此而已。
從這個角度看,Loki可以說是個一直在「手足情結」中掙扎的孩子。
缺乏安全感的孩子
其實從《雷神索爾》、《復仇者聯盟》、《雷神索爾Ⅱ》一路看下來,會發現Loki雖然頂著反派大魔王的臉孔,內心卻住著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小孩,不斷地想確認自己在家人心中的重要性。
在《復仇者聯盟》裡,當Thor說:「我以為你死了!」時,Loki第一句話是反問他:「你有為我哀悼嗎?」
在《雷神索爾Ⅱ》裡,剛被抓回阿斯嘉的Loki問他的母親Frigga:「我有讓妳以我為榮嗎?」
包括被關進大牢裡後,Loki仍不死心地問前來探望他的母親:「哥哥和父親有像妳一樣擔心我嗎?」
雖然Loki都是用滿臉的調侃與語調在問這些話,但嘲諷的語氣只不過是個包裝,用來隱藏那個渴望知道家人究竟在不在乎他的不安小孩。把自己偽裝得很強悍,是Loki一貫的模式,因為當個「邪惡的人(being evil)」可以讓他覺得自己很有力量,同時掩蓋過所有脆弱的面向。此點在他如何因應Frigga去世的失落上,更是明顯。那個在Thor面前張牙舞爪的幻影消失後,是呆坐在牆邊的Loki,房間裡亂成一團,Loki穿著邋踏、披頭散髮、面容憔悴,問的第一句話是:「她有受苦嗎?」
明明失去母親的哀慟已讓他的心不斷淌血,卻硬要強裝堅強與不在乎,用邪惡的面孔來掩飾內心真正的傷痛!你說,還有誰比Loki傲 嬌呢?這讓我想起自己遇到許多來求助的孩子,他們披著刺蝟般的外皮,用忿恨的表情述說遭到的不平等待遇。這些孩子總會口出一些聽來可怕的語話,諸如想殺光 所有人、想傷害誰等等的,身邊的人也因此對他們避之唯恐不及,可是細心觀察,會發現在兇惡的面具底下,往往藏著哭泣無助的臉,他們害怕受傷,卻不知道該如 何做,只好藉由扮演兇神惡煞來製造「我很有力量」的感覺給自己,好讓自己可以在不真實的安全感中存活下去。
這些孩子都有個共通點:害怕自己不被接受、不被肯定、不被愛。
只可惜,他們為了減弱這些害怕而採取的行為,往往會讓身邊的人愈離愈遠,最後反而更證實「沒有人喜歡我」的假設。
救贖之路
Loki大概在《雷神索爾》最後就放棄搏得Odin賞識的企圖了,《復仇者聯盟》裡的作亂可以說是他想繼續證明自己夠厲害,但可能不再是要討Odin喜歡,而是自卑感的昇華:「我要變得比你強,就可以把你踏在腳底」,同時帶點惡意的報復。這個階段的Loki陷入切割自己與家庭的狀態,先前是父親否定他,現在輪到他否定父親、否定這個家對他的意義,所以他向Thor強調:「那是你的父親,不是我的父親!」與「那不是我的家!」
單純地只留下恨的感覺,有時候比愛恨的矛盾更讓人容易接受與適應。
不過,也沒有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就是了。Loki的生命中還是出現不少能帶給他救贖的人。
第一個,也最重要的,就是他阿斯嘉的母親Frigga。
在《雷神索爾Ⅱ》裡,在地球闖禍的Loki被逮回阿斯嘉,帶到Odin面前,在這裡,Loki與Odin發生爭執,Loki表示他生來就應該要當王,Odin卻告訴他「你生來的權利就是我沒有殺死你,才讓你現在能站在這裡恨我」,這句話其實聽來很痛,殺傷力等同父親對兒子說「早知道就不要生下你」,所以後來Loki才會激動地要求Odin如果要殺他,就給他個痛快(等於兒子回答『如果你後悔生下我,不然你現在殺了我啊』)。
接著,Odin告訴他是Frigga為他求情,所以饒他不死,當時Loki的臉色就有變得不同,他似乎有些驚訝「Thor的媽媽」居然會為他這麼做。
而且Frigga用分身前去探望Loki,相信對Loki來講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,唯有無條件的母性包容,能讓他感到自己是個即使犯了錯,也還是會被接納與被愛的孩子。再者,從影片裡可看出Loki的魔法是跟Frigga學來的,顯然他與Frigga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。在這個家裡,父親否定他,哥哥不相信他,至少,他還擁有母親的關心與情感上的支持。
母親無私的愛,足可給予孩子新的希望、新的生命,《雷神索爾Ⅱ》裡,Loki最後能活著逃走,可以說是他習自母親的魔法幫了大忙。這個過程其實很有意思,他在父親手中嘗到絕望,在母親懷裡找到希望,他的母親雖然實體上已不存在,卻依然透過魔法保護著他,在他需要時給予幫助。許多童話故事裡,主角總會從過世母親那兒拿到一些寶物或護身符,而這些母親的象徵物總會在主角危急時伸出援手;在Loki身上,也同樣看見「好母親」的象徵對他的影響有多大。
影響在哪呢?昨天與朋友去看完《雷神索爾Ⅱ》後,朋友問道:「Loki怎麼會變那麼好?還保護Thor的女朋友!」
Loki與Thor合作打魔雷基那段,當Thor把握機會用槌子攻擊對方時,Loki第一時間的動作是撲到Jane身上保護她免受波及。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時,非常訝異,因為總是在搞破壞的Loki竟然會出現「保護別人」的行為!未免太不合理了!
但若把Frigga的影響納入,會發現,Loki的一反常態其實有他背後的心理動機--未竟事宜的彌補。
這要從兄弟倆在飛船上的爭吵開始說起。不過先讓我說點題外話,我很喜歡《雷神索爾Ⅱ》安排了幾段兄弟倆互動與爭執的情節,Loki剛出獄時與Thor在走道上不停說話與變身的那段,以及上了飛船後不斷在Thor身後碎碎念的表現,讓觀眾有機會看到他們倆「兄弟」的那一面,可以打鬧、嬉笑、生氣、甚至起衝突,而有些內心的想法,在衝突過程中變得愈來愈清晰。
飛船上的爭吵,讓我瞭解到其實不是只有Loki有手足情結,Thor很可能也有,尤其在「母親」的部份。Thor也許很得Odin喜愛與賞識,因此在父親這部份他很安全;母親就不一定了,因為Frigga愛他,也愛Loki,還教了Loki魔法與分身術,會不會其實在Thor威猛的外表下,偶爾也會擔心媽媽愛弟弟比愛他還多?
所以他宣示主權似地對Loki大吼:「你有母親的能力,但我有她的信任!」
Loki也不甘示弱地質問:「信任?你讓她死了!」
Thor回答:「不然你呢?待在牢裡的你又做了些什麼?」
此時Loki火上心頭,以更怨恨的聲音道:「是誰把我關進去那裡的!?」
短短幾句,包括兩人吵起來前,Loki講了一段「心愛的女人死去,不知道何時會發生,眨眼間就失去了」之類的話,都將Loki失去母親的痛表現得淋漓盡致,他恨,恨自己沒能在母親遭遇危險的當下保護好她,讓唯一疼愛自己的人就這麼死去!於是,他心底落下一件未竟事宜--未能保護心愛女人的遺憾。
想及此,不難理解何以Loki會保護Jane與Thor,甚至為Thor犧牲生命。
替代性的拯救,象徵性地補償。
受傷將死的Loki躺在Thor懷裡時,他說了「我做這些,不是為了父親。」
那麼,是為了誰呢?
也許是為了Frigga?
我知道母親也很愛Thor,所以,我不能讓Thor死去。而且,母親還替我求情,我希望能真的讓她以我為榮。
也許是為了Thor?
失去母親,讓我明白失去心愛的人有多痛,雖然一直嫉妒著你,但同時也一直愛著你,所以我不希望你也經歷和我一樣的痛與遺憾(算是弟弟對哥哥的體貼)。
更可能是為了自己?
我救不了母親,但我可以拯救另一個女孩(替代的母性象徵),在這樣的過程中,彷彿能完成過去未能做到的事,像是一種彌補,也像是完成母親的遺願(因為當初Frigga是為了保護Jane而犧牲)。
當然也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他的脫逃計劃,但要捨身去保護另外一個人,終究是很需要勇氣的。之所以不用陰謀論來看待他保護的Jane與Thor的舉動係因為其間有次他看到敵人丟來會將人分解吸入的武器時,當下馬上將Jane推開,結果自己被強大的力量吸進去,若不是Thor及時飛來搶救,Loki這條小命應該就真的畫上句點了。
Thor那時的搶救也頗具意義,被救出的Loki還顯得驚魂未定,一方面也有點詫異,或許是沒想到哥哥竟然會救他這個愛搞破壞的弟弟(畢竟一路上包括哥哥在內的每個人都揚言說要殺他)?但能肯定的是有些東西在救與被求的過程中,烙進Loki心底:
有人在我危急時伸手救我,代表有人覺得我是重要的,我終於不再是一個沒人要的小孩。而且,有人可以在我的保護下生存,原來我除了破壞,也有幫助別人的能力。其實,我沒有那麼壞,也沒有那麼糟糕……
格外有趣的是,最後Thor與Odin(其實是Loki)的那段對話,我想一開始Loki應該只是想趁機惡作劇,裝成父王把哥哥支離阿斯嘉,又或者好心一點地想鼓勵哥哥安心地到地球與心愛的人相處,卻意外聽到哥哥對弟弟的誇獎與疼惜,聽到哥哥以他為榮,而且是衷心、不作做的表達。
Loki從Thor口中聽到他一直最想要的:接納與肯定。
所以Thor離開後,Loki還原回本尊時的那句:「不,應該是我要謝謝你。」會是在謝什麼呢?也許是感謝Thor終於給他被愛的感覺,也許,是感謝Thor笨笨地離開讓他又有機會掌權也說不定。但我總覺得,Loki的怨念到此應該也消退得差不多了,未來他或許會繼續惡作劇玩弄人心,至於充滿惡意的攻擊呢?我想,應該是不會有了。
但Marvel如果硬要讓Loki又哪根筋不對勁地幹出天大的壞事,我也沒輒,畢竟人家是作者,我是觀眾,只能說,我喜歡到目前為止的安排。再者,明明是《雷神索爾》,結果卻是弟弟Loki紅遍半邊天,這個「疑似」反派的角色在觀眾間如此受到歡迎,相信有很大的一個因素在於他的「亦正亦邪」,所以他的魅力比代表純粹正義的單細胞生物Thor還要來得鮮明,若真讓他變成完全的壞人,這美麗的天秤恐怕就要傾斜了。= =
總而言之,Loki的例子再度讓我看到:
(1)一個孩子會出問題,絕對不會是孩子天生有問題,而是整個家庭動力與孩子的特質都要考慮進去,是交互作用後的產物。
(2)自卑會創造出讓一個人不斷想往上爬的動力,自以為只要有權勢地位就不會被看不起、就會得到尊重與肯定,可惜透過這些外在物質建立的自信終究是虛無的,內在依舊是個害怕不安的自卑小孩,所以最後得到的絕不會是成功,而是失敗與崩壞。
(2) 偏執的詮釋會讓一個人失去對世界的彈性,如果先入為主地認為世界對你不公平、其他人都對你不好,那麼就永遠看不到別人對你的好了。甚至很可能會把別人對你 的好解釋為是他別有居心,又或是做一堆事情測試別人是否真心對你好?說真的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沒有誰有義務要被這樣測試啊……等他們受不了離開了, 又會被你解釋為「看吧!果然不是真心的...........」。還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事呢?
(是說,Loki你倒底要讓Thor為你哀悼幾次啊?這樣玩弄哥哥的心好嗎?= =)
【2013.11.18補充】
今天突然想起,雖然《雷神索爾Ⅱ》最後Loki生還下來,但如果未來他想繼續掩飾沒死的真相,等同於他不能再與那些他曾經熟悉的人事物(包括親愛的哥哥)接觸,想想這樣似乎也挺孤單的啊……
寫於2013.11.15
留言列表